首页>安全资讯>从黑客干预大选看大国博弈与国际网络安全冲突风云

从黑客干预大选看大国博弈与国际网络安全冲突风云

2016 年12 月29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离任在即,依旧高调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报复俄罗斯黑客对美国大选的干预。制裁措施包括驱逐35 名外交官,关闭位于马里兰和纽约的两个领馆,并将2家主要情报机构、三家网络安全企业和4 名个人列入制裁名单。这被称为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最严重的“挑衅”之一。俄黑客干预美国大选只是美国单方面的说法,俄罗斯并没有承认美国的指控,也没有展开报复,并且还对奥巴马政府进行了一番调侃。

普京和奥巴马

从大国关系角度来看,这件事是奥巴马、特朗普和普京三位“总统”之间的博弈。美宣布制裁只是第一回合,奥巴马还敦促情报机构向公众解密更多“证据”,并将向国会提交一份详实的报告。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向候任总统特朗普施加压力,避免特朗普上台后,制裁不了了之。从奥巴马的角度来看,黑客干预大选构成了对美国民主体制的严重挑战,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直接威胁,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威慑举措。不采取强硬制裁,就是对其他国家和黑客组织类似活动的鼓励。经过了斯诺登事件、中美网络安全博弈的奥巴马自然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并且自己才有能力处理这种复杂的网络安全事件。特朗普的否认、拖延,甚至是与俄罗斯和解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奥巴马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要高调报复俄罗斯,而且是要迫使特朗普继续采取措施来处理干预大选事件。

第二回合的主角是特朗普和普京。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普京对奥巴马置之不理实际上也是希望拖到特朗普上台后再来处理此事。首先,俄罗斯并不认可来自白宫的指责,认为俄罗斯从未参与过干预美国大选的黑客行为。奥巴马的制裁只是要继续破坏俄美关系,反映了美国一部分精英对俄罗斯长久以来的敌视态度,担心特朗普上台后俄美关系恢复。因此才不择手段利用黑客问题来阻碍双边关系发展。因此在对待奥巴马政府的制裁时,普京采取了克制的态度。当被驱逐的外交官及其亲属返回莫斯科时,普京亲自邀请这些外交官及其亲属参加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新年庆祝活动。一般来说,按照对待报复的外交惯例,俄罗斯会驱逐对等数量的美国外交人员。俄外交部在第一时间建议驱逐35 名美国外交官,但普京打破惯例,宣布不驱逐美国外交人员。他还邀请美国驻俄外交官的子女来克里姆林宫参加新年庆祝活动。

对特朗普来说,承认了黑客干预大选则意味对自身当选的合法性存在问题,不积极应对则面临美国国内的强大压力。特朗普一直希望能够重塑美俄关系,将精力放在国内经济发展上,因此一直希望能够低调处理黑客干预大选事务,不对美俄关系今后发展造成障碍。目前内阁中负责国际事务的两名最高官员国家安全顾问弗林(Michael T. Flynn)和国务卿蒂勒森(RexTillerson)都被称为是亲俄派。弗林在奥巴马任内担任过国防情报局(DIA)局长,2014 年退休。2015 年他就受邀前往莫斯科参加了普京力主打造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庆祝活动,并发表了演讲。当时他和普京同桌,间隔只有两个座位。他认为,美国应当加强同俄罗斯的全面合作,并与普京保持建设性关系。蒂勒森全球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总裁(2006 年至今)。除了基辛格以外,蒂勒森同普京的相处时间超过任何一个美国人。早在俄叶利钦时期,蒂勒森就和普京相识,随后开始了同俄罗斯数十年的合作。2013 年,蒂勒森被普京授予外国人在俄最高荣誉——友谊勋章(Order of Friendship)。1年后,俄罗斯因吞并克里米亚遭到美国和欧盟的制裁,蒂勒森则坚决反对。

从网络安全角度来看,这只是不断升级的国际网络安全冲突的一个新阶段,无论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处理此事,它对于国际政治和国际安全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发酵。这件事情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利用网络安全来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黑客所表现出高超的网络技术能力、对舆论趋势的判断和干预,以及对政治议程的精准拿捏都让人叹为观止。当然,美国作为网络安全“受害者”的同时也是“加害者”。“棱镜门”揭示了美国政府最早对全球开展大规模网络监听,并利用这些收集到的情报来从事危害其他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的活动。

奥巴马的制裁措施12 月29 日公开的报复举措主要是沿用了2015 年4 月1 日颁布的13964 号行政指令,该指令当时主要是针对中国的网络商业窃密而颁布,此次奥巴马对指令进行了修订,以附件名义增加了对9 个机构和个人的制裁。

另一方面,针对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美国也在不断加强立法。2016 年3 月16 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应对外国虚假信息、宣传和其他目的”的法案。5 月10 日,国会众议院提交了一份同名法案。12 月23 日,法案经参众两院表决,由奥巴马总统签署生效。该法案明确写到,另一个合适的名称为“2016 反信息战争法案”。该法案出台的背景主要是应对外部力量在社交媒体上对美国政治议程的干扰和干预。对于经历过冷战,擅长搞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美国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新话题。问题在于,一直在推广互联网自由,并以此来干预其他国家国内政治的美国政府发现,其国内的互联网竟然成了外国意识形态宣传和政治干预的主战场。

到底是谁在操纵这一切尚无法得知,美国政府知名道姓的指责和普京总统本人亲口否认都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尽管美方公布证据细节无法让外界做出客观、明确的判断幕后的黑客组织到底是谁在操控,但同样重要的是,无论始作俑者是谁,事件本身是存在的,维基解密和DC 解密以及其对美国大选进程的影响是明确的,希拉里被塑造成一个“两面三刀”、“冷血无情”的政客与这些邮件爆料息息相关。

因此,从“棱镜门”到“干预大选”,国际网络安全冲突升级趋势愈发明显。干预大选事件开启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应对此脊背发凉。这已经不是一次单纯的网络安全事故,也不仅仅是简单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是对政治进程的直接干预,连美国政府都无法应对,其他国家何以招架。很难相信,一个国家的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设施上完全依赖美国和西方国家,而互联网上的内容又充斥着来自各方面的虚假信息宣传和意识形态斗争,其国内政治议程如何能够独立于外国势力的操控。

“干预大选”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国际社会不在这方面制定规则的话。在各国大选、政府换届的关键时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爆料”、“虚假信息”会出现并控制选举进程和干预选举结果。民主制度将会毁于网络安全并不是危言耸听。

另一方面,作为普通的网民,不仅要面临越来越多的电信诈骗、虚假消息,还要防范各国政府背景黑客精心策划的虚假信息和意识形态宣传。越来越难以分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哪些是资本在操控、哪些是外国政府在操控。一个缺乏权威和公信力的舆论场,对每一个网民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笔者不得不联想到当年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坐经济舱、亲自购买咖啡,引起了中国社交网络的一段风波。回头再看,此事必不是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后来再也没有听说过美国哪个驻华大使坐十几个小时的经济舱来赴任。

网络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安全风险不断增大,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行为体都在付出代价。互联网的分裂的趋势将会愈发明显,各国政府以应对外部威胁挑战来加强对网络内容过滤、管控和审查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总体来看,网络空间安全正在向一个危险的方向演进,网络强国及其国内的情报、军事部门在这一轮的赋权运动中的实力大大加强,原来主导全球秩序的各国外交和经济部门正在被边缘化,而现有的国际安全架构和国内的制度都无法遏制这一发展趋势。如果任由此事不断蔓延,国际安全稳定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一定会受到重大负面影响,各国政府都已被裹挟进了一场网络安全军事和情报竞赛,网络空间国际安全的冲突已经升级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17 年,这一趋势只会加剧,也许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类似事件。

对此,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尊重网络主权、建立基本的行为规范,遏制网络政治干预趋势和情报收集冲动。

作者:鲁传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